熊龍與辟邪
     熊龍是漢朝儺禮祭中的一個代表,儺禮是古代驅鬼除疫儀式。
     起於周朝宮廷,特設的專職驅疫趕鬼的軍官”方相氏”,是宮廷儺禮的主角。
     他頭上頂著熊皮,再從肩部披下。儺禮包括祀神、驅儺和獻藝三個部分。
     此玉雕以熊龍騎辟邪,正是取其驅疫趕鬼、妖魔退去的典故!!
      



 中國古代的禮,是一種基本政治制度,關係到社會生活諸多方面。禮從風俗中提煉而來。禮就是法,違禮就是違法。禮又是一種宗教,古代的禮也是由國家組織和管理的宗教活動。所以,中國宗教史常稱其為「國家宗法制宗教」。

 中國古代的禮分為吉、凶、軍、賓、嘉五類,稱為五禮。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也是五禮的歷史。漢族統治者用這個系統,掌管中央政權的少數民族統治者也用這個系統。甚至民國時期也將當時的禮儀制度都納入五禮分類中。

 古代的儺禮,有兩大任務:一、定期驅儺;二、為死去的帝王將相送葬。它至少與軍禮和凶禮有關。所以,要瞭解和研究儺文化,也需要多少知道一點五禮的常識。 簡單的說:

㈠吉禮,是對天神地祗和宗廟(祖先)的祭祀之禮。封禪就是歷代最大的吉禮。
㈡凶禮,是指傷亡災變之禮,包括水旱、饑饉、兵敗、寇亂等禮,以喪禮 最為重要。
㈢軍禮,主要是指軍武之禮,有親征、遣將、受降、凱旋、大射等禮。
    儺禮,多數朝代都歸於軍禮。
㈣賓禮,是指君臣、父子等人與人之間關係和中央與 地方、中國與外國之間關係的儀典。
㈤嘉禮,則是指登基、冊封、婚冠、宴樂、頒詔等「喜慶」之禮。


 儺禮,在五禮中是軍禮的一個項目,它本身就是一種帶軍事性質的行動,誠如唐代賈公顏疏所說,儺禮「亦是武事」。周代儺禮的主角方相氏,由掌管軍政軍賦的大 臣夏官大司馬領導。方相氏本人沒有爵位,不在士大夫階級之列,卻是掌管驅鬼逐疫的下層專職軍官。方相氏被稱為「狂夫」,就是因為他們是個子高、力氣大、本領強的軍中能人。由此可見,周代儺禮的禮意是「軍人戰勝鬼疫」。






拍不少照片,請按【 自動播放 】觀賞!!
Click for
SlideShow 】!!



儺禮。。

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難」 ,又作「儺」,音「挪」。儺,古時的一種祭祀,用於除疫氣。
鄭玄註:「此儺,難陰氣也。陰寒至此不止,害將及人。
《王居明堂禮》曰:季春出疫於郊,以攘春氣。」


, 是古代民間臘月驅除疫鬼的儀式舞蹈。周代儺祭由大司樂方相氏掌領。身上蒙著熊皮,頭戴有四隻金色眼睛的面具,黑衣紅裙,一手拿戈,一手執盾,驅鬼除疫。後世逐漸發展成娛樂性的民間舞蹈,廣泛流傳各地,有跳儺、鬼舞、跳神等名稱。其表演仍保留了周代方相氏頭戴木質面具、手執舞具、扮鬼作神、邊歌邊舞的特徵。


以上為季春的「國儺」,它是「時儺送氣」的一種。古時每個季節的末月人們都要舉行送氣的活動,目的是要把遺存的舊氣清除乾淨,如果沒有及時這樣做,殘留的疫氣會使人得病,甚至帶來瘟疫或自然災害。
《月令》有三處時儺送氣:春儺、秋儺、冬儺。三處改採用的方式不盡相同,現歸納如下:


春儺,「 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在全城之內舉行,掛磔狗於九門之上,送春氣。


秋儺,「天子乃難,以達秋氣」強調天子的參與,送夏氣以達秋氣。


冬儺,「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大難,全國參加,為徹底攆除這一年所剩的寒氣。


 在古人意識中這些儺禮協調著四時之氣的更替,使國家在一年之中風調雨順。雖然這種古禮没有實體的、物質的對象,但在古人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時氣”觀念的重要構成部分,與其他如“順時”思想一樣,有存在的價值。




小格 神獸系列:
§ 辟邪與似猴飛仙
§麒麟 (Chiling)

§ 貔貅 Pi Xiu (辟邪)
§ 羽人騎辟邪
§ 辟邪(貔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