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歷史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亦是創立同盟會後的第二年的冬天,  孫中山在會議中提議將青天白日旗定為中華民國國旗;但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與日本國旗類似,且色彩過於單調。於是 孫中山有了加入紅色的構想。當時同盟會南洋分會副會長張永福之妻陳淑字(一說淑宗)依此構想縫製了四種國旗,分別為下列的草案一至草案四。


草案一       草案二      草案三       草案四


其中草案三的旗幟於同盟會廣東歷次起義中普遍採用,故 1925年(民國十四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改編所屬各軍為國民革命軍時,特選該旗為軍旗。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1912年1月成立。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雖倡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但五色旗原為清朝海軍一二品的官旗,革命黨革命時期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認同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在1913年(民國二年)被訂為海軍旗。


五色旗初期雖獲各界普遍認同,但北洋政府當權後政局混亂,其中不乏許多喪權辱國的作為,致使五色旗聲望由盛轉衰,日趨低落。這間接導致1925年(民國十四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廣州成立時明令廢止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南方政府的國旗.隨後國民黨北伐成功統一全中國,於 1928年(民國十七年)12月17日立法通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國的正式國旗,頒行全中國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1935年後的各種政權不再採用五色旗(除了抗日戰爭時期附日漢奸的傀儡政權之外)。此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直在中華民國的實際統治地區,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國旗有其淵源與歷史,青天白日滿地紅這面旗幟轉變成國旗的歷程,其實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瞭解國旗產生的背景,更能清楚國旗的歷史意義何在。
更多資料請見...中華民國  國史館  典藏國家檔案
國旗的故事 !!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意義
採用藍、白、紅三色。
「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
    青色象徵自由,也代表民族主義。
「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指示人們要有光明潔白、毫無汙點的純正心地與思想;
    白色象徵平等,也代表民權主義。
「紅地」象徵革命黨的熱血,指示人們要有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
    紅色象徵博愛,也代表民生主義。


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歷史
1893年(光緒十九年)秋天,革命黨人陸皓東居住於尢烈的聽濤閣,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此旗即為中華民國國旗前身。兩年後, 孫中山在香港舉行興中會的首次幹部會議,通過了以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此後多次起義皆以此旗為標幟號召。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後,以青天白日旗為黨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北伐成功統一全中國後,以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艦艏旗(艦艏是軍艦的船頭)。


迄今為止,青天白日旗還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旗。


青天白日旗意義
白日象徵光明,12道光芒代表12個時辰,光芒尖鋒象徵革命銳進。


(注:有學者認為,晚清時期的政治家有「中西合璧」的理想,例如「中體西用」說。而依五行學說,青代表東方,白代表西方。因此,青天白日旗以「青」、「白」為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