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旗______中華民國初期的國旗
旗面為按順序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方條,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五色旗原為清朝海軍一二品的官旗,可參考 黃龍旗之北洋艦隊提督旗
革命黨革命時期 江蘇 、 浙江 、 安徽 等省多用此旗。
因此五色旗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認同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1912年 (民國元年) 1月10日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會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為海軍軍旗。
此後 袁世凱 成立「中華帝國」,以及日本在東北成立的滿州國都仍然使用與五色旗相同的五色。
1925年 國民黨在廣州成立 國民政府 ,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北伐成功後完全取代五色旗。
抗日戰爭初期,日軍扶植的傀儡政權( 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及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曾再度使用五色旗。

後續之傀儡政權國旗
是指聲稱代表中國中央,或是中國地方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卻被外國控制的政權所使用的國旗。


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侵華日軍的華北方面軍於北京所扶植的臨時政府,初期採用五色旗,後期加上火把及字句)



南京汪精衛傀儡政權國旗
汪精衛政權初期所採用之國旗,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
後於1943年2月3日(民國三十二年)將上方之三角黃旗廢除,改回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滿州國國旗
滿州國國旗歷史
1932年3月9日
,在當時已被侵華日軍佔領的中國東北三省,日本軍部策劃的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國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末代皇帝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
當時的旗幟參照了革命時期的五色旗,改變而成。

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正式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改任「皇帝」,年號為「康德」,
仍然沿用原樣式的旗幟。


滿州國國旗意義
五色旗,由紅藍白黑黃組成。在旗面的左上方的四色條紋中,紅色代表大和族,藍色代表漢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鮮族。旗的底色黃色代表滿族, 象徵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滿洲國。
這種排列方式表明了各民族的地位不平等。一般認為實際上,滿洲國是日本操縱的傀儡政權,假借 其名用來鞏固其對東北三省統治的工具。


據滿洲國國務院佈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政統御四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