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虎食人卣(商代)
高:35.7cm
相傳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
現藏日本泉屋博物館
《流失的國寶》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共有兩件。後來都流入國外。
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此件為日本所藏。


中國古代祭祀用盛酒器。甲骨文、金文都有卣字。
《周禮‧鬯人》載︰「廟用脩。」鄭注︰「脩讀曰卣,卣中尊。」
(讀作“有”)是中國先秦時期酒器。
卣常見於商朝西周時期,通常商朝的卣多為椭圓形,西周則多為圓形。

老虎吃人
這件虎食人卣的造型取據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欲張口啖食人首。
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樑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地。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地,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

人對大自然的恐懼
該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綠鏽,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理想。關於虎食人卣的裝飾功能,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種看法:
一、表現統治者的專橫殘暴,以此造型威嚇奴隸。虎是奴隸主階級的象徵,人是奴隸的代表。
二、將人獸關係看作人借助動物的力量溝通天地。
三、象徵人的自我與具有神性的動物的統一,以便獲得動物的保護。
四、虎食人實際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話,即以威猛的虎驅逐惡鬼,取避邪之用。
五、虎代表自然界,象徵人對自然的恐懼,但又必須附著自然,表現人性的軟弱。
古人造器究竟是什麼意圖呢?

這讓我想起
《孟子.梁惠王篇 上》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後比喻為虐政害民

下方為青玉褐色鐵鏽沁之虎食人雕像。。。









《孟子.離婁篇 上》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通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闢,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