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化人面紋玉琮...
此琮尺寸:全高  612mm
     上邊寬 76~78mm
     下邊寬 66mm
     內徑  46mm
◎ 琮 ◎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新石器時代發現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為產於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後呈霧狀乳白色。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製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琮體切割規整,中孔為管鑽對穿而成,中接處常留有兩層(稱為踏步)。
  玉琮的形體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飾有人面紋或獸面紋,紋飾以四角線為中心,分成四組,隨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紋飾分數組飾於琮。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紋刻細"神人"圖形和雲雷紋,陰線用利石刻劃而成,線條堅挺。浙江杭州反山遺址出土的神人獸面紋玉琮為現今所見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稱為琮王。



青玉褐沁。外方內圓方柱体,中心對鑽大圓孔有踏步。


方形四邊角為簡化人面紋,每節雕琢四人面紋,共15節。



其上端三粗橫線為額,下一短粗橫線為口,


均以減地技法雕琢,兩側陰刻雙圓圈為眼。



           天 圓 地 方

  古人把天地未 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週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尚書·虞書·堯典》一開頭就講堯待天下太平後: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體實施文明 推廣的工作(即明教的內容),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其中可以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八個天干,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像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像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徵,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徵,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先哲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上海博物館 季崇建對原始玉器的研究心得淬鍊於下列的序文,在下十分認同,故而引用分享!!

論原始玉器的創造行為與審美心態 序 
                                                                                                     _____  撰文:上海博物館 季崇建

渾沌初開的原始人類,曾經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寫下了長久燦爛的歷史,與此相伴隨的原始文化的種種萌芽創作,幾乎都被歲月的風砂消濁得殘缺難辨,祇有原始造型藝術還留下了一些較為完整的無論怎樣強調其價值都不過份的珍貴遺存,像保存至今的製作精美的原始玉器,就是我們的祖先給全人類的一份極為豐富的藝術瑰寶。



◎延伸閱讀:另一篇相關文章   玉琮









藏玉札記®頑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頑石 的頭像
    頑石

    藏玉札記(Jade Carving Gallery)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