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 清 瓷 缸 探 微

  在景德鎮窯的瓷器名品中有一種器物, 它的名稱和用途學術界至今莫隸一是,這便是缸。


  總體來說, 瓷缸目前有4種稱謂,即缸、龍缸、水缸、魚缸。此外根據明末清初時所出現的不同型制,又有缽式缸、魚缸之謂。對於它們的用處,說法也頗顯朦朧。譬如《中國 古代瓷器鑑賞辭典》(余繼明、楊寅宗主編)"器型"條稱:"龍缸:明代景德鎮官窯所燒的大型器,專供宮廷使用。大口,深腹,器壁厚實。定陵發掘後,知龍缸亦可盛油點燈。以青花瓷為多見,器身繪雙龍寶相花、雲龍、四環戲潮水等紋飾。


  《簡明陶瓷詞典》(汪慶正主編)"器型"條釋:"缸:盛貯器。陶制的在新石器時代河南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及夏商時期已有製作……"瓷製品金、元時期燒製較多, 以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製品最佳。景德鎮窯生產專供宮廷使用的大缸缸腹上繪龍的即稱龍缸,這類瓷器,可作陳設器,也可作水缸、養金魚或盛油點燃長明燈等。"


  上述兩本古陶瓷類工具書上所講當然沒錯。遺憾的是,惟講了大缸中畫龍的一種,至於其他紋飾的大缸以及器形較小的缸似乎很難與"龍缸"之名對號入座。而權威的《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與《中國古陶瓷圖典》對明代的"缸"與"龍缸"隻字不提。


  筆者以為,明初景德鎮御窯廠生產的大缸本來是儲水用的"水缸",是當時皇宮內的消防器具。明萬曆以後,由於御窯廠被毀,瓷缸生產以小型器為主,這才使瓷缸有了大龍缸,魚缸、缽式缸及小水缸之別。




  持這個觀點是基於以下兩方面事實:

  一、古代防火器材中, 缸是主要儲水工具。最直接證據來自故宮,在明清皇帝寢宮的乾清門外兩側,就顯眼地擺著10口鎏金大銅缸,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據《故宮便覽》介紹:"這是宮中的露天陳設器,也是貯水防火的用具。缸自重四千多斤,盛水也是四千多斤。宮中共有鎏金銅缸十八口,其他還有銅缸(圖1)、鐵缸二百九十口,共三百零八口。"古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的消防能力甚為低下,即便是紫禁城咸安宮前專管消防的"火班值廬",滅火工具也十分簡陋,水桶、水缸便是救火主要器材。

  二、龍缸窯是明清景德鎮有史以來惟一以器型設窯、又以器型命名的專窯。《簡明陶瓷詞典》說:"龍缸窯,即缸窖,亦稱大龍缸窯。據記載,前寬六尺,後如前饒五寸,入身六尺,頂圓。窯的燒成週期較長,需溜火七日夜,緊火二日夜,比火後冷卻十天方可開窯。以其產瓷缸多畫雲龍,故統以龍缸窯名。"故宮博物院楊靜榮在2003年l2月6日中央二台週末《鑑寶》節目上就一件明嘉靖官款青花雲龍紋缸作點評時說:"燒這種大缸的叫龍缸窯,這個龍缸窯,在明代初期有32座,到後來改成16座。19天燒一窯,當時那個窯,我大概算了一下,可能裝兩個到三個大龍缸,但是傳下來的很少。"

  這兩則內容無不說明瓷缸之特殊性。特殊在哪兒?以致皇家要設二三十座小窯“專燒”,甚或還派出太監去督辦。是因為這大瓷缸同皇家的生活安寧相關,而且若發生火災,可能還同皇上的龍體安危直接有關。

  由此可見,龍缸窯生產的大缸並非通常意義之魚缸,實際上是500年前宮廷所仰仗的儲水防火器具。理由很顯然,出於防火需要,朝廷尚需在殿外配置300 餘口貯水用的銅缸、鐵缸。為了聖上安全,人們更有必要於屋內預備大缸,儲水以防火。但是,把偌大金屬器搬進殿內非常不雅觀,真龍天子豈會怕火? 假若換成瓷的,再以龍紋飾之,頓時美中添雅,且妙不可言:不僅是一件堂堂正正氣派的陳設器,又名正言順於文武百官,這就是大龍缸的奧妙與當時製作的初衷。





本文轉貼自 21世紀陶瓷網 妙論高韵 明清瓷缸探微
原文刊載於《收藏》總12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