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在引用圖錄的同時,附上了這些器物的流通價,以便讀者能瞭解各類瓷缸在歷史、文化、藝術和研究方面的價值。為說明一些器物的時代特徵,筆者獻若干個人藏品為據以為補闕。


  圖11 明崇幀青花人物故事圖缽缸 口徑14.1釐米 高14.8釐米

  斂口,圓腹,形如缽。口端平切,不施釉。平底微凹,口端與澀底隱露硬朗旋坯紋。罩白釉,釉面青白光亮,器的外底收釉處露胎較高。均具崇幀瓷時代風貌。

  青花發色純正,鈷料濃重處泛鐵鏽斑。書生的長衫、女子的裙褲飾"*"形花紋。地坡上萱草眾生,合歡樹葉子細密(題詩者前上方)呈左右對稱狀。雲紋為重疊括號狀。口部與脛部分別暗刻雙弦紋,這些部屬崇禎瓷典型特徵。

  缽缸的遺存惟見有清瓷,故其始燒年代長期被認定在康熙。《橋頭題詩圖》雖多見於瓷器裝飾,有"橋"的畫面則一概不見。此器儘管破成4片,又有殘缺,卻屬不可或缺的物證。


  圖12 明萬曆青花獅球紋大缸 口徑59釐米 高50釐米

  直口,深腹,平砂底。缸壁厚實。器的內上腹與內底邊分別有橫接痕,外口沿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窄邊款。施白釉,釉汁肥厚,白中微閃青。通體繪青花獅球紋,獅子畫五爪,以區別於民窯。兩組雙獅形體碩大,頗具王者風範。輔設葫蘆、雙錢、如意紋,寓意富貴吉祥與騰達。青花系用上等回青料,色澤藍中泛紫,為萬曆早期作品。

  缸的口、腹完整,脛部的兩側各有一條窯縫。底部橫接縫開裂,並有局部脫底現象,印證了大缸燒之不易和萬曆造缸的悲哀歷史。


  圖13 清康熙青花魚龍紋缽缸 口徑17釐米 高17.2釐米

  形如缽。圓唇, 圈足,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書款。通體滿釉,釉質瑩白光亮。青花發正藍色,淡雅明快,層次豐富。魚龍圖為明末清初習見。此缸紋飾工整,描繪細膩,胎質緊密,體量頗重,為康熙中晚期作品。


  圖14 清康熙釉裡紅魚藻紋缸 口徑2l.8釐米 高17.l釐米

  玉璧形底,底心的凹臍及平底的邊緣部位施釉,中間澀圈有一環墊燒痕,胎質潔淨堅硬。通體罩粉白釉,色呈漿白,釉面光潤,並有較多針孔狀小棕眼。整器具康熙晚期風貌。

  釉裡紅呈濃紅色,用筆同康熙"五彩青花"相類,以濃淡不一的多種色階及紋飾間局部留白的虛實對比法,渲染出魚紋的正與側、背與腹的層次變化以及水藻的陰陽向背。畫面富有立體感,筆墨勾畫細膩,加上魚眼用清花點綴,使四大一小紅色之魚神態靈動鮮活。此缸口沿外折,鼓腹下收至底,屬康熙魚缸之典型造型。

  釉裡紅始燒於元代,明洪武盛行,但色澤不夠穩定,多數髮色偏黑,並有暈散。永宣時,釉裡紅燒製成熟,色澤明豔。明中期逐漸衰弱,以至罕見。清康熙時,釉裡紅恢復燒製,時有傑作出現。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地步。


==全文完==


本文轉貼自 21世紀陶瓷網 妙論高韵 明清瓷缸探微
原文刊載於《收藏》總12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頑石 的頭像
    頑石

    藏玉札記(Jade Carving Gallery)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