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的革命旗-鐵血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全稱鐵血十八星旗,又稱鐵血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是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時的旗幟。


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團體共進會的會旗。1907年8月間,焦達峰、劉公、孫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會會員,籌組湖北共進會,任務是謀劃準備在長江中游的反清武裝起義,議定以十八星旗為會旗


1911年9月,在同盟會推動下策劃武昌起義。兩個革命組織文學社共進會召開聯席會議,組成領導起義的總指揮部。定十八星旗為旗幟。武昌起義在1911年10月10日晚7時左右爆發。起義軍成功佔領武昌全城。


10月1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為其旗幟。


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以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為中國國旗。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海軍旗則是一種以十八星旗為基調的旗幟。


不過北洋政府很快就停止使用十八星旗,以五色旗為陸軍旗,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海軍旗。 1928年(民國十七年)12月17日,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國的正式國旗,頒行全中國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意義


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徵「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


此旗只有代表漢人居住的18個行省,是因為晚清時期的革命家對革命有「上下兩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復清朝的全部領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復中原十八個漢族人省份的主權,把滿蒙疆藏「出賣」給列強,以換取他們對革命的支持。清朝政府直到19世紀為止只准許漢族在內地十八省居住。不允許漢族隨便遷入居住的有關外的滿洲(東三省)西藏(青海)蒙古(內外蒙)新疆。當時革命黨人的「野心」並不大,只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就是在十八個省份中恢復漢人的主權,西藏(青海)、蒙古(內外蒙)、新疆和滿洲(東三省)的主權都可以放棄。是以後來有人認為「十八星旗」,是大漢族主義的旗幟。




附記 《禹貢》


  《禹貢》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它僅用1100餘字,把我國主要的山川、土壤、物產、貢賦等描述清楚。歷代儒者奉為圭臬,即使以現代科學的眼光衡量,仍不失為最古老、最有價值的歷史地理學文獻。然而說它古老,它究竟成文於什麼時代呢?
  傳統的記載,《禹貢》是大禹治水時所積累地理知識的總結,因此它成書於夏代。《尚書‧禹貢》說大禹分九州,根據山川和不同的土壤制定貢物和賦稅,稱之為“禹貢”。《史記‧夏本紀》更詳細記載了大禹治水時, “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因當時食物短缺,禹為了“有餘相給,以均諸侯”,於是施行“相地宜所有以貢”的方法,,互通各地山川之便利,並說大禹治水劃九州,是從冀州開始的。因此,《尚書》的編定者把《禹貢》列入夏書,認為它成文於夏代。
  顧頡剛《<禹貢>評註》打破這種傳統觀念,提出《禹貢》成文於戰國時代,認為《禹貢》的作者把落後制度(五服制)與先進的理想(九州的劃分)一齊記下,就顯出矛盾,尤其是九州的設想是戰國時代才出現,這樣《禹貢》的著作時代“明晃晃地顯現在人們的面前”。另外,《禹貢》中出現的“內方”、“外方”等,都是春秋時代才出現的地名;揚州就是越地,越國國境達到淮地,是在西元前473年越滅吳後,可是《禹貢》說“淮、海惟揚州”;梁州正是蜀境,顯然是秦滅蜀(西元前316年)後所得的地理知識。再說鐵器時代始於春秋而盛於戰國.《禹貢》卻已記載梁州的貢物是鐵和鏤,鏤即鋼,不是虞夏時代所可能有的。鑒於上述理由,顧頡剛提出,《禹貢》成文於秦滅蜀(西元前316年)以後,至西元前280年的時期中,或者說是西元前第三世紀前期的作品。
  《禹貢》是一篇言簡意賅的上古地理學文獻,儘管其著作時代存在疑問,仍不失其在我國地理學中經典的地位。




《尚書·禹貢》全文稿



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濟、漯,達於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檿絲。浮於汶,達於濟。


海、岱及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菏。


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筿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筿簜,齒、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惟稇、簵、楛,三邦厎貢厥名。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於洛,達於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琳,瑯玕。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


導岍及岐,至於荊山,逾於河;壺口、雷首,至於太岳;厎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陪尾。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岷山之陽,至於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


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厎柱,又東至於孟津,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灃,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


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導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又東北入於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裡甸服:百裡賦納總,二百裡納銍,三百裡納秸服,四百裡粟,五百裡米。五百裡侯服:百裡採,二百裡男邦,三百裡諸侯。五百裡綏服:三百裡揆文教,二百裡奮武衛。五百裡要服:三百裡夷,二百裡蔡。五百裡荒服:三百裡蠻,二百裡流。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