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鳳紋玉環 西漢
直徑10.6、孔徑5.2、厚0.5釐米
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
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對玉器採取較為實際的態度,對它的內質、外觀及價值不輕加否定。孔子認為玉材的價值並不大,玉 器的價值在於它的製成品。例如有一次子貢問孔子:「我這裡有塊美麗的玉材,是藏在櫃裡呢,還是把它賣給識貨的商人?」孔子回答得很乾脆:「把它賣掉吧!」 可見孔子對玉材的態度是很隨便的。但是孔子對一些用玉製成的器物卻很重視,《論語》描述了孔子執玉圭時,彎著腰,十分謹慎,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孔子所處 的時代,正是用玉製度形成的時代,孔子非常重視禮制,對於玉製禮器也極為推崇。不僅如此,孔子認為玉帛等器物還不足以表現禮的全部內容,玉器的內在美也是 很重要的,他強調玉器的表現形式要與內容相統一。由於儒家思想被後世封建統治者奉為主導思想,因此孔子論玉對後世玉器體系的理念化影響也最大。

   在中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由於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從主要為原始宗教活動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禮器,發展為貴族階層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珮飾,這 在玉器發展史上是很大的進步。貴族階層佩帶成組玉飾的習俗在西周時期就已盛行,儒家學派將這種佩玉習俗在理論上給予肯定,提倡以玉比德,使佩玉製度化;因 而玉從主要為「神」服務轉變為主要為「人」服務。這個轉變過程,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含有唯物 論因素的中庸思想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倫理思想,指處理事務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態度,是古人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也是中國人的處世之 道。古人將玉視為中庸思想的化身,它剛柔並濟,表裡如一,溫潤雅緻。古人理想中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處在最佳的和諧狀態,即所謂「天下大同「, 而玉器則是最能反映這種思想的載體。玉器本身是天然礦物,而為君子所用,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完美而有序的用玉製度又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儒家學派 選擇「玉」作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的載體,大大加強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禮」字的本義就是用玉奉神,古人最初是把通過祭祀的形式來向神靈獻玉的行為稱作禮,所謂「古者行禮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稱之為禮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則稱之為神器。

  記者:中華古玉的禮儀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用於神器,二是用於禮器。怎樣理解玉與中華禮制文明的關係?

  田廣林(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其特有的禮制傳統,而最早的禮儀活動和最初的社會管理活動的出現,又都源於以玉為中介的宗教祭祀活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禮源於祭祀的道理。

   人們所以祭神是因為有求於神,祭神的實質在於賄神,即向神送禮。送禮的目的在於用禮物來與神靈的魔力交換,求得神的保護。在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漁獵 時代,最好的禮物一是玉器,二是肉食。在上古文字中,「禮」字的本義就是用玉奉神。《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這就是說,古人最初是把通過 祭祀的形式來向神靈獻玉的行為稱作禮,所謂「古者行禮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稱之為禮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則稱之為神器。

   據考,考古發現的史前玉玦和玉環,都是蛇的象徵。興隆窪文化常見的用於耳飾的玉玦應稱玉珥,珥玉的象徵意義在於珥蛇,即兩耳之際環繞龍蛇。墓葬中發現的 少數佩戴玉珥的墓主,生前就是那些被認為具有通天降神本領、並以珥蛇為顯著標識的巫覡,這種人在當時即是宗教領袖,同時也是部族首領。據古書記載,夏朝的 開國之君夏啟,就是一個耳上有蛇、手上操蛇的神秘人物。所以,以往一直被認為是日常生活裝飾品的興隆窪文化玉玦,事實上卻是一種神聖莊嚴的神器和禮器。


來源:"中華讀書報"
(責任編輯:奕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